陜西十年禁捕,如何“亮劍”?

1
發表時間:2020-07-16 23:25

  為保護和修復長江生態,加強生態文明建設,今年國務院制定出臺了長江流域重點水域十年禁捕規定。陜西省農業農村廳提高政治站位,始終把長江流域重點水域禁捕工作作為當前重大政治任務,在全省開展系列專項執法行動,向非法捕撈“亮劍”。同時充分利用湖泊、水庫、池塘、宜漁稻田發展現代漁業,加快打造農民增收新產業。

  亮劍違法捕撈   保護水生資源


  7月9日上午7點,家住安康市漢濱區流水鎮的熊壽山就和2名同事駕駛漁政執法快艇順流而下開往瀛湖庫區核心區域。他們是安康瀛湖生態旅游區管委會漁政局漁業執法大隊的工作人員,按照區域劃分,他們負責流水鎮周邊10多平方公里水域的漁業漁政執法工作。今天他們是專門趕往漢濱區參加省市區農業農村部門聯合開展的長江流域水生生物保護專項執法行動。


  此次專項執法是省農業農村廳為了貫徹落實中央領導同志有關批示精神,嚴厲打擊各類影響水生生物資源的違法違規活動,維護相關水域水生生物保護區禁捕禁漁秩序,分別組織寶雞、漢中、安康、商洛等市農業農村局在轄區聯合開展的專項執法行動。主要在長江流域水生生物保護區(包括自然保護區和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重點是長江流域已實施禁捕的水生生物保護區;漢江、嘉陵江和丹江干流,大型通江湖泊以及連通的其他天然水域,依法沒收涉漁“三無”船舶、嚴肅查處拆解涉漁“三無”船舶(排筏),全面清理取締“絕戶網”等各類非法捕撈網具,嚴厲打擊懲處“電毒炸”魚違法犯罪行為、整治生產性垂釣等其他非法捕撈行為。同時還將重點檢查涉保護區已建項目的漁業資源生態保護和補償措施落實情況。


  聯合執法組在安康市的第一站就來到瀛湖。作為漢江流域最大的通江湖泊,瀛湖水域面積77平方公里,水生資源豐富,沿岸生活著20多萬群眾。在當地,只要花幾十元錢或者上百元錢購買到漁網、電瓶等非法捕撈漁具,一夜之間就可以從水庫非法捕撈近千元的野生魚類,這刺激了一些不法分子的非法捕撈行為,瀛湖的水生資源保護壓力巨大。近年來,安康市各級漁業漁政部門加大打擊力度,水生資源養護情況持續好轉。據安康瀛湖生態旅游區管委會漁政局調查,截至今年3月,瀛湖庫區漁業資源存量較前幾年大幅增多,一些原本稀少的魚種逐漸恢復。但是低成本的非法捕撈仍有發生。


  熊壽山就在短短一個半小時的行程中,發現了兩起下網捕撈的違法行為,當即將幾十米的粘網予以沒收。在瀛湖庫區核心區域,省市區聯合執法組對發現的兩只疑似非法捕魚小漁船進行了現場執法檢查,查扣漁網近20件套、絕戶網一件、撈魚網俱一只,對非法捕撈漁船交由瀛湖漁政局按照有關執法程序進行處理。


  今年7月4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切實做好長江流域禁捕有關工作的通知》,確定自2021年1月1日起長江干流,岷江、沱江、赤水河、嘉陵江、烏江、漢江、大渡河等重要支流,以及鄱陽湖、洞庭湖等通江湖泊(即“一江、兩湖、七河”)等重點水域實行10年禁捕。長江上游珍稀特有魚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等 332 個自然保護區和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其中有陜西省有3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7個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從今年1月1日0時起全面禁止生產性捕撈。陜西省境內的漢江、嘉陵江和丹江干流,大型通江湖泊以及連通的其他天然水域都將從2021年1月1日開始全面禁捕。據了解,陜西省沒有發放過捕撈證,因此,2021年1月1日前在上述水域捕魚的行為都屬于非法行為,“電毒炸”魚更是違法犯罪行為。


  為了有力遏制部分水域非法捕撈活動,維護長江禁捕管理秩序,今年以來,全省各地農業農村部門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重要指示精神,開展聯合執法230多次,出動執法人員2850多人次,組織宣傳870場次,查辦違法案件26件,并在安康市開展了全省首次禁用漁具和“三無船舶”集中銷毀活動,以實際行動保護長江母親河和加強生態文明建設。

  發展現代漁業   打造富民產業


  石泉縣中池鎮東沙河村位于秦嶺南麓,三面青山環抱著村莊。在以前,村民利用門前的河水單純種植水稻,每畝收入1000多元。今年年初,在石泉縣農業農村部門的指導下,東沙村集體經濟合作社流轉了50畝水田進行稻漁綜合種養試點。4月份投入的小龍蝦,這幾天已經開始上市銷售,每公斤售價70多元。村上干部估算,每畝稻田里產出的小龍蝦和優質水稻能收入上萬元。明年,東沙河村將發展稻田養蝦300畝,為村集體經濟注入新活力。


  “安康小龍蝦火爆的很,要想吃需要提前預約”。安康市漁業生產工作站任康站長自豪的說。安康市漁業生產工作站在做好全市漁業漁政日常監管工作的同時,加強對全市漁業產業發展的技術服務、規劃指導。他們狠抓水產品養殖質量監管不放松,指導漁業養殖企業完善生產和用藥記錄,加強病害防控,推廣綠色生態養殖模式,規范養殖行為,支持養殖企業創建國家級水產健康養殖示范場,開展水產品有機和綠色認證,切實增強生態、綠色、優質、安全水產品供給能力,大力發展安康生態漁業。最近,在安康市農業農村部門和漁業協會的努力下,以“安康漢水魚”為品牌的生態養殖鴨嘴魚、花鰱、鱘魚等貼著可追溯的二維碼“游”進了盒馬鮮生。


  任康說:“長江流域禁捕不會影響消費者吃魚。打擊非法捕撈行為,可以斬斷非法銷售食用水生野生動物的違法利益鏈,為人工生態養殖的魚類產品提供更大市場空間,滿足消費者的多樣化需求?!?/span>


  陜西雖然是內陸省份,但是漁業資源豐富。據省農業農村廳漁業漁政局最新調查,全省共有河流、湖泊、水庫、池塘、陂塘、濕地等水域資源700萬畝。宜漁低洼澇荒灘地100多萬畝和宜漁稻田180萬畝可供開發利用,有4296條河流水體、1072座水庫可發展漁業。全省共有140多種天然魚類,種質資源豐富。


  為充分挖掘全省漁業資源稟賦,加快漁業產業轉方式、調結構,省農業農村廳根據陜西省委1號文件及省農業農村廳等10個廳局《關于加快推進水產養殖業綠色發展的實施意見》精神,加快推進全省稻漁綜合種養產業發展。省級漁業綠色發展產業資金每年將列支2000萬元,用于推動稻漁綜合種養產業發展,重點扶持新建稻漁田間工程設施改造、配套苗種繁育和產業示范基地建設等。按照“以糧為主,生態優先”理念,優先改造提升低洼稻田、低產能稻田、撂荒稻田,發展稻漁綜合種養。充分利用稻漁生物共生原理,大力推廣病蟲草害生態防控技術,降低農藥、化肥使用量。按照“一產養二產,二產促三產,三產拉一產”的循環發展思路,積極引導稻漁綜合種養產業與休閑鄉村游、稻漁文化、科普教育、美食餐飲、休閑垂釣等業態融合發展。到2025年,力爭培育稻漁特色小鎮、美麗漁村等8-10個田園綜合體;建成3-5個中華鱉、克氏原螯蝦、泥鰍等省級水產原良種場,中華絨螯蟹、克氏原螯蝦等5-8個水產“育繁推一體化”示范基地;創建國家級稻漁綜合種養示范區3-5個,建成省級稻漁綜合種養示范區3-5個,示范基地10-15個;在全省培育100個稻漁綜合種養示范大戶和100名技術能手;力爭培育稻漁綜合種養大米、水產品省級以上馳名商標5個以上,認證“兩品一標”產品10個以上。到2020年底,全省稻漁綜合種養面積將達到5萬畝以上,初步形成一套比較成熟的田間工程建設、生產經營管理和產業發展支撐體系;到2025年底,力爭發展稻漁綜合種養面積40萬畝,實現畝收千斤糧,畝增千元錢,年增收4億元以上,綜合效益達到20億元以上。


  在“穩糧增收、提質增效、三產融合、綠色發展”的目標指引下,陜西漁業將邁上高質量綠色發展的道路,將成為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成為拓展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農村增美的新途徑。


來源:陜西省農業農村廳

水產政策
每周推薦
熱點關注
遠洋漁業
關于我們
聯系我們
廣告服務
網站地圖
地址:廣西北海市北海大道海富大廈F-27
E-mail:631121676@qq.com
合  作
業  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