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氨氮、亞鹽升高這一招見效90%

1
發表時間:2020-07-04 22:04

一、氨氮亞硝酸超標,減少產生來源

咱們水產養殖動物主要生活在底部,池底不但是攝食的主要場所,同時也是殘餌、糞便、有毒有害物質積蓄的主要場所,養殖后期池塘有機質增多,水質指標超標,氨氮、亞鹽問題隨之而來,首先了解氨氮氬鹽的來源,減少產生來源。


c008c2ce6f594b7ca6b9170cca5675c8.jpg


1、底部沉積殘餌糞便

養殖后期隨著溫度上升以及投食量的増加,部分飼料落到池塘底部變成殘餌,加上池底病原微生物的大量產生,池塘底部產生惡化。底質惡化會導致厭氧分解產生的有毒中間產物(氨氮,亞硝酸鹽,硫化氫等)進入水體,直接影響到水產養殖動物的發病率和品質。


431d8c65-6926-494a-a53e-65480ad75d90.jpg


2、當水中缺氧時,含氮有機物、硝酸鹽、亞硝酸鹽在厭氧菌的作用下,發生反硝化作用產生氨。


硝化反應:

有氧:2NH3+3O2→2H++2NO2-+2H2O+ATP 第一步

2NO2-+O2→2NO3-+ATP 第二步


反硝化反應:

無氧:NO3-+有機物→N2+CO2+H2O+OH-

亞硝酸鹽是氨態氮(NH3)轉化為硝酸鹽過程中的中間產物,溶氧高時分子氨會經過亞硝化細菌的作用生成亞硝酸鹽,然后亞硝酸鹽經過硝化細菌的作用進一步生成無害的可被藻類吸收利用的硝酸鹽。


0cc3f9f8-b97f-46db-b1b6-7b4cf83b10cd.jpg


一旦水中溶氧偏低,反應就會停止在第二步,造成亞硝酸鹽的大量積累。氨氮和亞鹽就無法轉化為其他無毒的物質,只能在水體中越積越多,最后超標。這種情況在高溫期間尤為常見。


3、沒有科學使用無機肥、糞肥。

在日常生產中,很多養殖戶使用雞糞、鳥屎等禽類糞便來進行肥水,這些物質中含氮有機物很不穩定,前期如果使用不當極容易導致氨氮指標超標,而且使用后的池塘特別容易生長出大量小白蟲,小白蟲耗氧,在水體中大量繁殖會導致氨氮亞鹽更高。

二、氨氮亞硝酸對養殖品種的危害

1、造成養殖動物急性中毒死亡!

在我國海水水質標準和漁業水質標準中規定氨氮含量不得超過0.20mg/l。養殖水體氨氮含量最好控制在0.10mg/l以內。當超過這個標準時,表現為水產養殖動物浮頭明顯,呼吸急促、亢奮,水體當中喪失平衡,時而浮起時而下沉,體表粘液增多,如抽搐,情況嚴重的時候就會造成養殖動物的直接中毒死亡!


8d45a863-f851-4fc1-a592-370987c0c5db.jpg


2、缺氧:造成養殖動物窒息死亡!

亞硝酸鹽對水產動物的毒性較強,其作用機理主要是通過呼吸作用進入血液,使正常的血紅蛋白氧化成高鐵血紅蛋白,使水產動物血液輸送氧氣的能力下降,影響運輸氧氣的功能,出現組織缺氧,窒息死亡。


3、造成養殖動物應激!

一般說來,氨氮對水生生物危害有慢性和急性之分,慢性中毒為養殖動物不愿吃食,行動緩慢,生長緩慢;導致養殖生物長期處于應激狀態,相應的產生一系列疾病,例如肝膽綜合癥、腸炎等,攝食強度降低,生長受阻,組織損傷,降低了氧在組織間的運輸。氨氮含量過高會增加水生動物鰓的通透性,損壞鰓的離子交換功能。使水產動物長期處于應激狀態,增加魚蝦蟹對疾病的發生率。

三、如何有效的預防和處理氨氮氬鹽的升高?

1、根據水色定期補藻肥水,穩固水體菌藻相平衡在養殖周期中,補充藻源

合理運用調水產品,促進新鮮藻類生長,增加水體的自凈能力,完善生態系統。同時建議您每10天進行一次改底工作,堅持適時少量多次的原則,看水色濃淡適時培菌培藻,能夠保持高溫、高產期間的藻相穩定。小球藻最適生長的水溫是25~33℃,一般8~12小時可以生長繁殖一代,如果外環境(比如溫度,天氣等)變化不大,營養鹽充足,小球藻可以存活15~20天。小球藻不僅在水質調節上起著重要作用,同時也是魚蝦蟹最優質的天然開口餌料。


1b1e5cdd-7d6c-4cb2-af06-a315b2b6f92c.jpg


2、em菌酵素能降低水體PH ,分解水體有機質,避免氨氮氬鹽的升高

氨氮氬鹽的毒性與ph有很大關系,一般情況下ph低,氨氮毒性小,反之,毒性大。em酵素含有多種有益菌種,補菌調水轉化分解有機質過多的情況,能達到改善水質、降解氨氮氬鹽的功效。


1)、em菌酵素是以、乳酸菌、酵母菌和放線菌為主的6個屬80種微生物復合而成的一種微生活菌復合劑。能吸收水體中的氨氮亞硝酸鹽,培育池塘中的菌相,菌藻協同,維持良好的水質。本品含有多種有益菌,是由植物乳桿菌、枯草芽孢、地衣芽孢、凝結芽孢、解淀粉芽孢、屎腸球菌等構成,可以抑制水體中有害菌的生長繁殖,促進有益菌繁殖,營養豐富全面,有機成分高,包含多種微量營養,從而有利于有益藻類生長繁殖,增加水體溶氧量,減少氨氮氬鹽的轉化,避免氨氮氬鹽的升高,為魚蝦蟹生長創造良好的水質環境。


2)、em菌酵素通過調節ph來控制氨氮的毒性。淡水養殖pH值一般控制在5~9.0之間,最佳pH值范圍為6~8,pH值低于4或高于10時,魚蝦蟹生存受阻。其中水產常用的EM菌,呈酸性,定期潑灑EM菌可以降低水體ph,改善穩定池塘環境,進而降低氨氮亞硝酸鹽含量,能有效的穩定水體;


3)、em菌酵素防止水體中有機質過多,從而降低氨氮毒性。定期使用EM菌酵素可以保持池底清潔,EM菌酵素主要是厭氧菌,能夠將有害物質完全轉化,幫助水體中雞糞等有機質分解出氮磷等被藻類吸收,消除底泥發黑、發臭現象,最終變為無機鹽,還能夠促進塘中藻類的生長,從而改善水質。此外使用EM菌分解有機質的時候,可以多開增氧機或投放增氧劑,增加水體的溶氧,可加速分解池塘有機質的速度,達到快速降解氨氮亞鹽的作用。


3、見效比較快的方法,如果有合適的外源水,定期的進行新水的引入。

定期的引入新水是比較快速和有效的處理和預防方案,但是要注意在陰天、下雨的天氣情況下也要避免加水,同時不能大排大灌,否則將造成養殖動物的應激,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則!

四、總結

夏季高溫期,水產養殖已經進入養殖中后期,很多養殖塘口開始陸續產出,無論哪種模式都出現了氨氮亞硝酸鹽的超標的現象,導致水產動物死亡,影響經濟收入,我們必須從體質、環境(水質、底質)以及抑菌等方面采取生態可控理念綜合對癥下藥才能提升水產動物的成活率,提高養殖收益。


來源:蝦人蟹事


水產政策
每周推薦
熱點關注
遠洋漁業
關于我們
聯系我們
廣告服務
網站地圖
地址:廣西北海市北海大道海富大廈F-27
E-mail:631121676@qq.com
合  作
業  務